机械化制种时代将来临,杂交水稻技术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18/4/26

 
 记者昨日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与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三方合作,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与雌性不育恢复系制种模式相结合,找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新技术路径。这意味着,我国有望进入杂交水稻大规模机械化制种新时代。

  我国现有杂交稻年种植面积约1600万公顷,年约需商品杂交稻种子2.4亿公斤,种子生产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不过,现有技术主要为“箱式制种”,无法实现混播混收,导致对人工的严重依赖性,阻碍了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中心研究员曹孟良团队率先提出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联动”工程雌性不育恢复系,解决机械化制种难题的策略。经过6年攻关,团队将水稻雌性可育基因、花粉失活基因、荧光筛选标记基因等3基因表达盒导入雌性不育水稻,杂合转基因水稻进行自交结实。自交结实完成后,通过光电分选,可获得纯合雌性不育水稻,以其为恢复系,用于杂交稻机械化制种。而另一部分携带转基因的杂合种子,可继续用于雌性不育水稻繁殖。由此,有效解决了雌性不育水稻繁殖技术难题,并可实现杂交稻种子生产混播混收。“方法上利用了转基因技术‘中转’,但最终产出的是非转基因杂交稻种子。”曹孟良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流技术,为袁隆平院士团队提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2011年,袁隆平领衔启动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并获得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该技术比前两代技术更简单易于操作。

 

  对此次新成果,袁隆平和专家组评价认为,成果可达到应用水稻雌性不育恢复系繁殖与制种的目标,解决了现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特别是混播混收的机械化制种技术的难题,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转自:湖南日报

 
 
 
全球机械网 版权所有 © 2003-2023
高级会员申请热线:  电子邮件:
本站网址:qqma.com(全球机械网)全球机械网.com
[在线咨询服务]      QQ:243499551(全球机械网客服)